(2)2020年光伏实现平价,能源缺口打开;
(3)2020年后火电机组停止新建,水、风、核仍保持一定增速的情况下,缺口主要由光伏匹配;
(4)用电需求年均增速5%;
(5)2020年后火电利用小时数持续下行,最终落入3000-3500小时区间,水、核利用小时数维持不变,风电因限电改善恢复至1900-2000小时,光伏利用小时数设定为1200小时。


补贴来看,2016年补贴缺口500亿元,17年预计达到600亿元,随着可再生能源规模的增加,补贴缺口持续扩张,预计2019年达到峰值1160亿元左右。2020年补贴退出后,缺口不会继续扩大。

根据假设截至2025年,我国光伏累计装机规模若达到1800GW,则总计占地面积176亿平米。我国非农用地面积为3895亿平米,2025年光伏占非农用地面积比例仅有5%。若考虑组件效率的提升,则该比例将进一步缩减。同时,由于分布式可建于屋顶、车棚、鱼塘等地,并不会新增占地。因此,我们认为,土地因素不会成为光伏发展的约束条件。
则从产业链来看各环节利润分配,从上游到下游,毛利率逐步降低。但由于供需关系,硅料端自16年下半年以来价格持续上扬,从90元/kg飙升至150元/kg,为硅片、电池环节的硅成本带来较大压力。

但由于硅料大幅上行,我们假设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仅仅是硅料价格会回落至90元/kg,各环节即可实现10%-20%的成本降幅。
如若考虑技术提升带来的成本下降,我们有信心在2020年看到组件端达到平价时代的条件。如,近日林洋能源发布N型双面高效电池,量产产品正面功率达到310W,考虑背面增益则功率达到340W。仅以此量产数据考虑,效率在现有280-290W的组件基础上,提升了15%-20%。

按照前述假设及测算结果,假设2020年达到平价条件,2017-2020年各环节成本均匀下降,2020年以后成本下降幅度收窄。则仅看国内每年新增规模,多个环节将催生千亿市场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