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们心头!

《南方周末》1999年的这句新年献词,常会让笔者不由自主的想到阳光电源和他的掌舵者曹仁贤先生。

就在这平凡冬天,当“北方的树叶已经落尽,南方的树叶还留在枝头,人们在大街上懒洋洋地走着,或者急匆匆地跑着,每个人都握紧自己的心事”,当飘扬的细雪轻轻洒向北方很多省市的树梢,阳光电源迎来了他成立20周年的生日。

穿越产业与历史的迷雾,20年是一个节点,而在全球能源清洁化替代的大图景下,它更是一个新的起点。“当所有过去的时光更深地植入大地,阳光会让崭新的一页浩荡铺开!”曹仁贤说。

“匠人”曹仁贤:20年风雨为谁忙?

“匠人”曹仁贤:20年风雨为谁忙?

 

20年时间,市场竞争的压力与企业经营的艰苦都不可避免,但这家企业却一直在做着和“阳光”有关的事情:他始终希望“阳光打在每一个人的脸上”,希望“不辜负每一缕阳光”,他秉承“致力于清洁高效,让更多人享用绿色电力”的发展使命,他希望将自己打造成为受人尊敬的全球一流新能源企业。

20年春秋,足以让一个企业创始人两鬓染霜,从热血沸腾的“而立”青年变成“知天命”的中年男人。而阳光电源从“零”起步,见证两次金融危机,穿越多种能源品类的博弈与油价的跌宕,经历逆变器行业最惨烈的所有竞争,也跨越过光伏行业最黑暗的艰难时刻,如今,“弱冠”年华已翩然而至。

遗憾的是,笔者与曹仁贤尚未有过面对面的交流。但因工作与机缘,我曾专访阳光电源的多位高管,也不时与其品牌和市场部的朋友沟通。当然,笔者也曾在深夜的餐馆里,偶遇在外出差辛劳的销售人员,并与他们谈起阳光电源,也聊到他们的领导者“曹老师”。

这是一家颇有企业价值向心力的企业!不论是高管还是普通员工,他们友善、敬业、专业且严谨,它的企业文化里散发着如工匠一般的质朴、本真和定力。

笔者也曾无数次有过这样的疑问:一个曾经籍籍无名、发轫于安徽合肥的小企业,何以在静默中一步步成长为在细分领域冠绝全球的上市公司,成为“引领者”?曹仁贤凭什么?

没有太多的戏剧性!当你遍寻阳光电源的所有资料,并回溯与这个企业员工交流的点滴后,你肯定会得出一个极简的答案:一个匠人,秉持“匠心,以绝不被打倒的坚韧和忍耐,打造了这家逆变器巨擘。

他无疑是一位成功的创业者、企业家、细分领域的产业领袖;但换个角度,曹仁贤也是这个行业典型的“匠人”,它代表了一种极其专注的力量,追求极致,推动进步,风雨无阻,不断靠近绿色能源应用的自由边界。当然,这种“工匠”的力量也来源于2000员工中的每一个人。

以今日的庆典为界,过往的岁月与征途渐成过往,这家企业所有员工的努力、热爱以及心血,皆融入企业发展的历史。面对新的20年,新的机遇挑战,曹仁贤仍需再走、再思、再谋;“知天命”的曹仁贤仍需带领这家企业再创造,再发展,再突破,永不止歇。

匠人与专注:20年马拉松长跑

是选择专注还是多元?是选择心无旁骛还是多线赚钱?是以技术为基还是以“关系”和眼花缭乱的商业操作为基?彼时看似“一念之差”的微妙抉择,后来导致的运途差异却是如此的天壤之别。

著名数学大师陈省身有一个信条:一生只做一件事。曹仁贤发展企业也有自己的一个信条:“只努力做好一件事!”

中国新能源企业史上,20年已经足够久远。我们无以得知一个企业发展的所有细节,也许它有迹可循,但无处可遁。但可以确定的是,在过去的20年里,阳光电源一步步完成了“从零到一”的终极跨越。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但这家企业过去多年里却一直稳坐国内光伏逆变器行业的头把交椅。2015年,其以8.9GW的全球出货量首次超越连续多年排名全球第一的SMA,从“中国第一”升级成为全球光伏逆变器行业新的统治者。截至2016年底,阳光电源在全球光伏应用经验超过3800万千瓦。

阳光电源近年出货(单位:MW)“匠人”曹仁贤:20年风雨为谁忙?

曹仁贤1993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1997年辞去安稳的大学教职创立阳光电源。也就在这一年,经济学家魏杰曾下过一个预言:“这是一个大浪淘沙的阶段,非常痛苦,我估计再过10年,现在的民营企业200个中间有一个保留下来就不简单,垮台的垮台,成长的成长。”彼时看似悲观,但冰冷的事实却不断证明了商业竞争的残酷性——光伏行业更是如此。

对于企业家而言,20年的时间维度似乎可以弹指一挥,但其背后的辛苦煎熬必然是“冷暖自知”。创业初期,填饱肚子是一个企业的第一诉求。

曹仁贤曾经向媒体回忆:“前面几年确实很困难,我也做了一些自己不愿意做的产品,把公司维持住。维持的目的是有朝一日能将新能源产品做大,就像饿了先弄一点儿干粮垫垫肚子,但我的目标一直很坚定。前5年,我们的太阳能项目比较少,主要是南疆铁路这样的独立离网发电系统,这样的工程都是一次性的,一辈子可能都接不到第二个了。”

彼时没有风险投资,曹仁贤“也不会说故事”,只好先做一些传统的电源产品,比如应急电源。或者像裁缝一样,帮人家订做一些很偏的电源,赚到小钱之后开发我的光伏和风能逆变器,“我始终认为新能源产业迟早会发展起来。在快要退却的时候,2002年西北开始实施光明工程,我们的机会来了。”

阳光电源其后十余年的创业故事已广为人知,20年时间,阳光电源以“工匠”的专注与虔诚,从单一的设备生产商到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再到如今致力于推进深度能源融合,发挥的舞台越来越大,曹仁贤说:“同行的人们越来越多,阳光的未来也越来越清晰。”

从来就没有一帆风顺的征途,创业的世界里也从来没有容易的事!20年的时间维度,看似可以弹指一挥,却凝结心血无数。

曹仁贤与他领导下的阳光电源如今已足够成功,这得益于其在过往的产业喧嚣中始终保持者沉静的气质;在曾经资本吞噬一切的时刻,他却极力推崇着“工匠精神”;而除了做事业的热情,曹仁贤依然具备超越虚荣心的强烈责任感。

与所有具备工匠精神的企业家相似,曹仁贤引领阳光电源持续成长和成功,不仅因为其20年如一日地打磨某种产品,而且不断地提供创造力,通过创新将自己变成了真正的企业家,也通过创新而创造了社会财富。

什么是“工匠精神”?同样的问题,除了阳光电源,笔者也曾在一篇文章里追问过金风科技、追问了航天机电、追问了隆基股份、追问过晶澳太阳能的创始人及管理层,甚至专访了江苏盐城的一家高端阀门制造企业。

虽然说法不同,但核心观点基本归一:“工匠精神”是一种思想、是文化、是准则,更是精神,它包含了四个核心要素:高度的专注、不断的坚持、精益求精与永远的创新。

2015年,曹仁贤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表达对未来信心的来源:深入参与产业发展的经历和对产业的深刻理解。虽然每年行业都有变动和洗牌,但相同之处是,风电与光伏都属于新能源产业,着眼长远贵在坚持,投机和过度营销都没有生命力。“这是一场马拉松赛跑,谁坚持到最后谁笑得最好。”曹仁贤说。

如此坚持,让阳光电源在二十年里,实现了多次跨越:效率从90%提升至99%;价格从十几元/瓦降至0.3元/瓦;率先解决了低/零电压穿越、拉弧检测保护等问题;扛过上市初期就遇到的市场漫长的“黑夜”,逆变箱从笨重的二十尺柜缩减为十尺柜并增加了许多额外功能……

事实上,“匠心”在光伏行业曾经几近绝迹。欲望与贪婪掩盖了它的价值;它如锈迹斑斑的沉钟,似乎以最虔诚且用力的击打都无法让其苏醒。更有些许悲哀的是,一个产业曾经过溢的欲望、无止的喧嚣和失控的节奏,让那些原本寡言少语的“工匠”们显得更加默默无闻。

曾有媒体和阳光电源创始人曹仁贤谈起过去的人与事,最让他动容的还是那些在同行中来来去去的“老朋友”:

“这么多年走过来,我们这么多老相识的企业一个接一个死去,这是我难以接受的。从尚德、到赛维、超日,再到英利的危机,这些企业的创始人都非常努力,为人处事也非常好,它们曾经非常健康,但走到今天都撑不住了。对此我感到很痛心,这到底是怎么了?”

在最近接受行业媒体人张松老师的采访时,曹仁贤再次表示:“企业经营非常复杂,也非常艰难,我们走了20年,陪我们走过来的竞争者也好,合作伙伴也好,还有一些产业链的上下游,很多企业经营都比较困难,很多企业也都消失了。我们为什么能够存活下来?靠的就是专业化建设。聚焦在某个领域发挥自己专长,让广大客户理解专业化带来的价值,再辅助配套能力、学习能力和为客户服务理念,才有机会长期为客户服务。”

这个产业曾经充满喧嚣,年景特别好的时候,搞矿的、卖服装的、甚至做眼镜的都想进来抢一杯羹。“很多人把逆变器业务当生意去做,当一个机会捕捉,这就大错特错了”,曹仁贤感慨,这不是一门生意,不是一个项目,“这是要为之付出巨大的努力,甚至毕生的精力。”

光伏产业曾经历过各种各样的“快”——闪电般的投资,无所顾忌的跨界,高举高打的宣传,大张旗鼓的扩产,当然——也有一夜之间的倒闭。有的人留下,有的人出局,只留下一地鸡毛,留下经验教训或者一声叹息,甚至什么都没有留下。而每次新应用和市场机会的出现,就会促使行业出现一波新的整合。

在2011和2012年,也就是光伏日子过得最黑暗的时候,“光伏教父”杨怀进如此描述当时境况:“这多像是一场烟火,砰的一声,上了天,落下来的全都是灰!”而就在2011年,当整个光伏行业开始进入低谷的时候,阳光电源却凭借多年来一直努力打造产品的优势竞争力和良好的抗风险能力,实现了稳健发展,并在这一年完成资本市场融资。

“匠人”曹仁贤:20年风雨为谁忙?


光伏逆变器行业的竞争极为残酷,甚至可以称为“血腥”。看看这组数据:2012年上海SNEC展会上,逆变器相关厂家多达439家;到了2013年则只剩下286家,而2013年4月至今,还出现在国内光伏逆变器采购招标的企业已仅有40家左右,而活跃在50%以上的国内招标项目的企业则已屈指可数。

为何有些企业得以存续发展,而更多的企业则在产业血拼中迅速消亡?

如今再回头看,一些企业的成长基因与兴衰走向,往往取决于创始人及管理层的心智与抉择:是选择专注还是多元?是选择心无旁骛还是多线赚钱?是以技术为基还是以“关系”和眼花缭乱的商业操作为基?彼时看似“一念之差”的微妙抉择,后来导致的运途差异却是如此的天壤之别。

以十年为周期,熙熙攘攘中,阳光电源成为老牌光伏企业中唯一一个持续多年都实现盈利的企业。阳光电源 2017 年三季报显示,其仍实现了稳健且快速的发展: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66.42 亿元,同比增长 105.58%;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7.51 亿元,同比增长 152.93%。截至11月28日,阳光电源市值超过250亿元,同比增长84.97%,其市值在66家中国光伏公司中进入了前7位。

阳光电源近年营收增长表

“匠人”曹仁贤:20年风雨为谁忙?

“匠人”曹仁贤:20年风雨为谁忙?

阳光电源到底凭什么?曹仁贤答案就是是“努力做好一件事”——以“匠人”般的虔诚挡住外面各种诱惑,通过不断打磨逆变器系列产品提升核心竞争力,“不盲目求大,不把别人杀死,做好自己的事”。

为了专注地把产品本身做到极致,曹仁贤曾大刀阔斧地砍掉了UPS(不间断电源)和应急电源领域等不少盈利的业务;而在其核心业务受到猛烈冲击的时候又能咬牙坚持。所谓“船小好调头”,但当你的企业成为业内第一后,要调头就没那么容易。

也因此,阳光电源过去几年一直做三年滚动目标和计划,用科技工具辅助,对行业初步预测和判断,“哪些坚决不做,哪些业务加强,哪些有困难要坚持住。”

阳光电源近年利润增长表:

“匠人”曹仁贤:20年风雨为谁忙?

“匠人”曹仁贤:20年风雨为谁忙?

喧嚣时保持静气,承压时笃信“手艺”——这样的“匠人”气质与文化,让像阳光电源这样在过往某个阶段看来过于稳健、甚至在宣传上稍显“刻板”的企业,在日渐规范的市场里却源源不断地释放出旺盛的生命力。这是一种犹如巨石压顶也无法阻挡的成长力量。

主动创新:“没有逆变器我们什么都不是!”

“在发展过程中,总会有各式各样的机会来诱惑你,你在这些机会里面能不能赚钱呢?能赚钱!但是为什么我们要坚守?因为你在分心赚钱的过程当中,你会透支原来的资源,使你在专业专注的道路上打了折扣,你很有可能就被分散掉、被边缘化。”

在逆变器行业,你不只是要创新,而是要“主动创新”。

曾几何时,从单瓦几元的“黄金时代”到以“角”衡量的“微利时代”,从集中式逆变器“号令天下”到组串式、集散式、微型逆变器“百花齐放”。激烈的市场竞争,推动着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应用方案的创新,倒逼行业成本不断下降。

激烈的市场竞争无疑让企业掌舵者都倍感压力。曹仁贤曾笑言:“早知道这么累,当初就选择继续当老师了。”

谈起这么多年来阳光电源对光伏行业的最大贡献,曹仁贤认为是使得全球逆变器成本和价格大幅下降。“如果没有阳光,逆变器价格至少在现在的一倍以上,我们对于价格有合理的路线图,几乎每年降价目标都实现了。”

要降本增效,实现产品与技术的迭代,持续的研发投入,以及相应的资源配比必不可少,这,也是“工匠精神”的另一要义,即“永不间断的创新”。简言之,“工匠精神”也是一种“企业家精神”;而无论熊彼特还是德鲁克,都将“创新”作为“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在畅销作品《工匠精神》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对创新者的崇拜”、“创造新鲜事物”,这就是“工匠精神”的核心。

“竞争者给了我们压力,也给了我们动力”,但在曹仁贤看来,最大的压力还是“要修炼好内功,做好自己的事”。说白了就是要自我加压,自我“较劲”,自我迭代发展。

阳光电源始终抓住新能源发展最重要的综合性指标: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优化满足客户的需求。过去两年多时间里,当在外界越来越多的谈论“能源互联网”、“数字化浪潮”和“智能化”的时候,很多人认为阳光电源在未来会加快侧重电站开发、工程施工或电站管理等业务时,曹仁贤却严肃地称:“装备制造业务是阳光电源的拳头业务,始终公司的核心业务,没有逆变器我们什么都不是!”

紧紧围绕逆变器领域持续创新,并以逆变器为支点,撬动包括光伏、风电在内的新能源产业;阳光电源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极度重视研发和产品的创新,这是这家企业得以厚积薄发的背后推手。

“匠人”曹仁贤:20年风雨为谁忙?

“在发展过程中,总会有各式各样的机会来诱惑你,你在这些机会里面能不能赚钱呢?能赚钱!但是为什么我们要坚守?因为你在分心赚钱的过程当中,你会透支原来的资源,使你在专业专注的道路上打了折扣,你很有可能就被分散掉、被边缘化,你虽然赚了钱,但是失去了客户对你原有品牌的认知,最终得不偿失。”

以创新为驱动,阳光电源每年至少推出3——5款新品,几乎每个新品都成为业内的主流机型,细节微调平均每三个月一次。阳光电源高级副总裁郑桂标曾说:“每次来阳光,都会发现我们的产品跟以前不一样;阳光电源的光伏逆变器,是真正经过‘72变’的”。

崇尚创新,也使阳光电源成为一家以真正以技术为驱动的上市公司。阳光电源副总裁赵为于2003年加入阳光电源,并任研究中心副主任。彼时这家企业的研发人员只有不到30人;黑鹰光伏统计发现,阳光电源目前的研发人员已超过了650人,占总员工人数的35.14%。其核心团队成员具有20年以上的电力电子和逆变器研究应用经验。

在赵为的记忆里,不管年景好坏,阳光电源会在研发和创新方面保持较大的投入力度。2012年是大型逆变器厂家最艰难的年份,近乎亏损状态下的阳光电源也受到内部和外部的双重质疑。当时正值阳光电源上市第二年,市场的低谷也给其带来较大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阳光电源咬牙从研发投入、技术储备、员工培训和成本控制等方面都下了很大功夫。“事后回头再看,很多好的东西都是从那个时候建立和培养起来的。”赵为说。

“匠人”曹仁贤:20年风雨为谁忙?

(赵为)

阳光电源之前每年的研发经费占销售额近10%,这几年销售增长很快,每年也保持亿元级别的研发投入。黑鹰光伏曾研究了2017上半年50家光伏上市企业的研发投入情况:全部合计为45.55亿元。其中特变电工、隆基股份、阳光电源、保利协鑫能源、中环股份等企业整体表现抢眼。阳光电源在研发上仍坚持巨大的投入,其2017上半年研发投入1.46亿元,在整体营收中的占比为4.12%,这个数据在整个光伏行业中名列前茅。

此外,据黑鹰光伏统计,截至2017年6月末,33家光伏上市公司拥有授权专利合计约为10072项。其中,仅有4家企业授权专利达到“600级”,分别为特变电工、阳光电源、阿特斯太阳能和中利集团,各自旗下拥有授权专利数量分别为997项、642项、642项和626项。

研发对创新型企业的发展极为关键,但它也从来不是易事。曹仁贤分析:这要各方面的资源匹配齐全,“是否有这么多资源、人才、经费。有的企业只是有钱,这也做不了研发;有的企业没钱,可以精打细算把管理做好,但受经费限制,研发方面会存在有心无力的问题。”

近年,逆变器的毛利率越来越低,研发的环境也越来越严苛。对此,阳光采取了精准、有预见和可持续的研发战略,采用IPD模式使开发过程严谨、苛刻、准时,满足变革要求。“研发经验,管理水平,流程管控等因素是固化在企业内部的无形资产。”曹仁贤说,“这几年阳光安全过冬,但至今想来仍然战战兢兢,如果我们的研发与战略和行业发展情况稍有不匹配,可能企业就死掉了。”

而具体到创新策略,阳光电源坚持聚焦主营业务,进行协同和周边创新。阳光电源高级副总裁赵为曾告诉笔者,阳光电源的多元化是协同多元化,例如储能、新能源汽车、电站整体解决方案等,围绕着新能源电力展开。这意味着在阳光电源的战略布局中,逆变器始终是那个用以画圆的“半径”。

此外,面对日益复杂的应用场景,2014年,曹仁贤提出了“因地制宜,科学设计”的设计理念。阳光电源曾对外表示,这一设计理念并不是企业战略上的保守姿态,而是真正为客户服务的务实策略。据赵为介绍,阳光电源目前从集中电站到户用以及扶贫项目共开发了20多款产品,基本满足客户所有需要。

比如,阳光电源用“科学设计、因地制宜”准则制定的解决方案,在全球范围解决了55℃高温、-40℃严寒、4800米的高海拔、大谐波工业厂房、湿热的农业大棚等极端应用场景。在海拔3900米的小金县山丘电站项目中,高海拔运行的逆变器不仅不降额,还实现了1.1倍超发;在金寨的农业大棚项目中,他们顺带还通过实施采集控制PV-对地电压,帮助组件解决了湿热环境最头疼的PID问题。

曹仁贤到底如何看待创新的哲学与方法论?2015年,新浪财经记者采访曹仁贤时,问其正在看什么书,曹仁贤的答案是:最近看的一本书是《创新者的基因》,是三部曲,外国人写的;还有两本是《创新者的窘境》、《创新者的解答》,“这书很有意思,是说在创新变革的大潮中,美国的钢铁企业也好,IBM的硬盘也好,柯达的胶卷也好,都做的很优秀,但是慢慢都失败了。他们也在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但是由于创新变革的速度慢了,最后就被淘汰了。这书值得一看。”

“匠人”曹仁贤:20年风雨为谁忙?

恪守价值观:用初心去“拥抱”客户

“无论行业出现何种变化,我们都会按照自己的方式修炼和提升自己。我们最直接的压力来源于客户的要求,而这显然是一个正向的压力。我相信,深刻理解行业,耐得住误解,熬得住寂寞,企业发展的核心始终是以产品创新来为自己造血,而不是靠冒进和过度传播。”

过去的20年里,阳光电源清晰地定位了自己的优势,并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不过,随着竞争与变化的需要,你不可能一劳永逸地为自己定位,必须在在适当的时机对“定位”进行微调和优化。

在接受世纪新能源网主编张松老师专访时,曹仁贤分析了“定位”的复杂性。“定位是一个战略决策的过程,但是定位太难了,很多定位最终都是被机会摧毁的,真正的机会到底在哪?真正的机会我觉得还是发挥自己的强项,实实在在为客户去提供有价值的服务。”

在曹仁贤看来,企业如人,自我定位的准确极为重要:“定位是一种品类定律,是在细分市场当中走自己专业化的道路。定位准确,也是一个企业价值观精准的体现。客户朋友们给我们的定位是技术实力派,我们也是通过技术能力在品牌细分市场获得认可,并逐步走向知名品牌的。”

曾有媒体提醒曹仁贤“是否表现得过于低调了”,他回答:

“我们一向以这样的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过度宣传自己反而不好意思。我始终认为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大家都知道,逆变器的业务是阳光电源的命根子,我们始终坚持可持续经营、可持续发展。

无论行业出现何种变化,我们都会按照自己的方式修炼和提升自己。我们最直接的压力来源于客户的要求,而这显然是一个正向的压力。我相信,深刻理解行业,耐得住误解,熬得住寂寞,企业发展的核心始终是以产品创新来为自己造血,而不是靠冒进和过度传播。”

低调,专注,做后再说,甚至做了也不急于对外声张,这样的作风似乎也“蔓延”到阳光电源员工的行止当中。众所周知,户用市场今年成为各路群雄的逐金之地。今年上半年,各种户用分布式的发布会接二连三;企业自诩的各种“杀手锏”产品层出不穷;热热闹闹的招商会频频见诸报端;一些企业的高管也亲自站台.....然而,面对新的“风口”与持续的热闹,阳光电源却显得极为安静。

直到6月初,笔者带着疑问奔赴安徽合肥,与阳光电源电站事业部副总裁胡兵和阳光电源家庭光伏事业部总裁李琛深度沟通后,才知道阳光在户用分布式领域早已经潜心研究了两年,并做了大量的检测和实验,“如何达到整个系统的最优化设计?如何达到最优的发电量?只有将这些问题真正解决了,阳光电源才正式推出自己的产品。”

在胡兵看来,线上推得晚、推得少,并不代表占领市场的速度就会慢。作为阳光电源家庭光伏事业部的负责人,李琛曾和管理团队沟通,短期内并不准备在线上做过多的推广传播,而是把重要的资源配比都投到线下的实际拓展上。一来,阳光电源20年里的行事风格历来就是诚恳务实,不想过分渲染;其二,“市场能不能起来,归根结底还是看产品的核心优势与差异化,同时要看能否把产品和服务扎扎实实地推到终端一线、推到老百姓的门槛里去。”

在两位负责人看来,户用光伏的发展,要靠渠道、靠价格、靠宣传,可能涉及到方方面面。但在胡兵和李琛看来,不管是红海也好,蓝海也好,不管对于代理商还是老百姓而言,企业要取得真正的竞争力,核心还是体现在产品和服务上,体现在解决方案的核心差异化上。

他们所秉持和态度和观点上的“保守”,并不代表行动上的“缓慢”。

事实上,阳光电源在户用市场的布局可谓充满“野心”:公司率先成立 SunHome 全球品牌,发力户用光伏市场。根据规划,其渠道要实现市县镇三级网络立体覆盖,短期内要实现 10 个省的代理商网络覆盖。预计到 2017、 2018 年底分别形成 500、 1000 家县区级经销网络。未来 2-3 年内,达到 3000 家的县区级的经销网络,10 万家的乡镇村网络。到 2020 年实现家庭光伏中国市场占有率第一。

曹仁贤曾向世纪新能源网表示:阳光电源本来没有做户用产品的成套设备,之所以这时候站出来,是想利用自己在核心逆变技术上的优势和可靠性,在智能化方面二次开发和大胆创新,起到标杆和引领的作用,带头把产品做好,保证系统稳定运行,让消费者能够真正享受到25年的均匀回报,让清洁电力能够走进千家万户。

商人趋利,无可厚非;但违企业家,则需要承担更多。在曹仁贤看来,商人和企业家的最大区别是商人只为商机负责。企业家除了要为商机负责,还有组织的使命。企业家的使命就是在自己获小利的同时,还能为大众服务,能为改变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户用光伏不是一个快消品,不是一辆汽车,是一个理财产品,不是成交之后就结束了,在未来25年的时间里,企业是不是存在?能不能提供跟当初一样优质的服务?有没有备品备件来给用户更换?在这场博弈当中,消费者是弱势群体,现在还没有能力鉴别,我们千万不能去欺骗消费者。”

“匠人”曹仁贤:20年风雨为谁忙?

归根结底,企业必须要有自己的价值观;企业家必须要有对企业和大众负责的企业家精神。某种程度上,一个企业和企业家的价值观决定一个公司能做多大、能走多远。阳光电源的价值观,就是要以工匠精神,打磨出最好的产品,对客户负责,对用户负责。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企业存在的目的就是创造顾客。如何创造顾客?只能依靠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除了传统的集中式和组串式逆变器,阳光电源还涉及储能系统、风能变流器和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业务。“我们的多元化,实际上是强关联的多元化、协同的多元化,我们没有离开可再生能源行业,也没有离开电力电子能源转换的行业,不管怎么多元化,还是为清洁电力转换技术服务。”

曹仁贤表示,不管产品怎么变,阳光电源让人人享用清洁电力的使命不变。“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要做的就是围绕着清洁电力转换技术需求,适当地延伸周边的市场协同产品,成为清洁电力转换技术全球领跑者,这是坚定的、雷打不动的。”

在阳光电源官网的“总经理致辞”中,曹仁贤表示:“来到20年的节点上,我们更加积极思考企业如何走向可持续的发展,成为优秀的企业公民,并有了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那就是——始终紧紧围绕客户等利益相关方做努力、做改进,通过提供优质的清洁能源产品、服务实现他们的价值提升,最终实现自我的可持续发展。

阳光电源的“野心”显然不仅仅囿于逆变器。其使命是“致力于清洁高效,让更多人享用绿色电力”,而其愿景是“成为全球一流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及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

20年时间,曹仁贤和他带领的阳光电源都“功成名就”,但曹仁贤却更加忙碌。这正如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写到的:这种需要人们不停地工作的事业,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财富只是成功的标志之一,对事业的忠诚和责任,才是他们不竭前进的动力。

致谢——重点参考资料:世纪新能源网张松《专注新能源20年,他用技术实力领跑行业——专访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华夏能源网力措《大国工匠:全球逆变器老大的19年征途》、北极星《光伏逆变器企业的“变”与“守”》《阳光电源鸣枪光伏“领跑”:价格战向价值战迭代》、索比光伏网曹宇《“架桥者”曹仁贤》、《阳光电源——越过山丘》、中国能源报《曹仁贤:信心源于对产业的深刻理解》、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对话经济年度人物候选人之阳光电源曹仁贤》)

来源:黑鹰光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