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从英国剑桥回到上海后,俞凯和倪欢夫妇就开始了他们略显“抠门”的低碳环保生活。

他们在自家院子里建了一个小型太阳能发电站,家里用不完的电卖给国家电网,每年可赚2000多元。家里的剩菜、果皮等厨余垃圾都被用来发酵制作肥料;纸箱和饮料瓶卖给收垃圾的大妈。他们的生活方式引来了不少邻居的效仿。

倪欢曾经在联合国和中国环境保护部的项目中工作,热衷环保政策研究的她了解到,2014年,上海市的太阳能发电并网政策已落地,在国家电网公司咨询得到答复后,倪欢仅用两周时间就找到了有施工资质的光伏公司,并准备好周边邻居的同意书、物业盖章等关键材料。

在倪欢的院子里,16块最先进的铜铟镓硒太阳能电池板整齐地铺设在院子金属围墙的上方,发电优先应用于家中的电器,多余的则走另外的电路,传送到国家电网。

如今家里用上太阳能,倪欢都会赶在阳光明媚的白天洗衣,或者把充电桩连接到新能源汽车上。

夫妻二人的绿色家庭试验不但给自己带来了方便和实惠,也改变了所在的社区以及朋友们的生活方式。每到周末,倪欢都借机向前来参观的孩子们宣传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如今,社区的部分顶楼被改造成了小型农场,孩子们将厨余垃圾制成肥料,以换取屋顶农场生产出来的蔬菜。一些户型与倪欢家类似的业主,也开始了“绿色之旅”,建起小型太阳能发电站,由于“后发优势”,他们的发电站成本比倪欢更低,形式上也更美观。

海归夫妻建起自家太阳能发电站

来源:中国环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