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多年的光伏人,我现在的职业被行业强迫赋予了一个不好的名声——收垃圾的!!!外人可能觉得我低人一等,但对于我来说,我做的才是阳光的行业,回收再利用,不在乎他人眼光,作为终身职业,乐此不疲。”

——by 一位组件回收贸易商

信息时代,大家都热衷于聊天软件,微信自然成了首选。光伏人的微信里必然少不了各种光伏群,而在这些群里,经常可见一些回收、采购降级组件的信息,价格较市场价要低不少。据光伏們了解,光伏产业链各个环节都有可能产生降级品,回收降级品甚至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

B级组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

什么样的组件会被定义为降级组件?

众所周知,在光伏组件的生产过程中,按照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以及客户的验收标准,会存在一定的次品率,而这些次品即所谓的降级组件,并可进一步细分为B级、C级等。

“目前国际上并没有对降级组件的标准定义,通常是生产企业自己的标准,而且也没有明确且统一的定义,各个厂家可能各有不同。” TÜV莱茵大中华区太阳能及燃料电池技术服务总经理章翊驰向光伏們介绍到,“一些大的企业对产品质量把控非常严格,有任何细微的外观瑕疵都会定义为降级组件,例如轻微的擦伤、玻璃表面有污渍甚至标签贴歪了等等,但其实并不影响组件的正常性能,也不存在质量问题,并且愿意为之提供质保。但更多的中小型企业对质量把控远不如一线大厂,降级品可能存在隐裂等质量问题,而且因为存在质量风险,也不愿意提供质保。总的来说,凡是不符合工厂正品标准的产品都可以定义为降级组件,基于组件工厂的管理情况,质量也良莠不齐,存在一定的风险。”

光伏們通过采访多家组件制造商,得到的回答基本大同小异,如某一线大厂内部人员表示,其公司产品只有A级品和B级品之分,B级品通常为外观略有瑕疵,如电池片色差等,最多在隐裂上比A级品控制的略松一些,前提是不影响组件的正常性能,否则就会被列为不合格品。

产生降级组件的概率有多大?

据光伏們了解,降级组件产生的概率取决于组件的良率,目前一线大厂的组件良率基本在99.7-99.8%以上,换言之即降级组件的概率非常小。而二三线厂商由于设备、资金、技术等无法与大厂比拟,对质量的把控也远远不够,良率会更低一些。

据晶澳内部员工介绍,“目前组件的产线自动化程度非常高,一共有两道EL(电致发光)检测,来检测光伏组件内部电池缺陷,如果在第一道EL检测上发现有缺陷的话,会进行返工;到第二道EL检测就很少有不合格的了,如果发现不合格的话则无法再返工,而是直接销毁。”

“降级组件中,有一些是不影响质量可以直接流向市场的,有一些是具有返工价值的,但有一些是无法返工的,例如发现有一片电池片隐裂,若要修复,可能要把背板扒掉再换电池片,但是再粘EVA的话,其粘合力、密封作用、抗老化性各方面都会产生影响,对组件质量造成很大的伤害。”章翊驰解释说。

降级组件一般流向何处?

降级组件的去向,是一个较为敏感的话题,因为其低价,也因为其质量良莠不齐。

章翊驰表示,“降级组件的去向实际上是行业里的一个乱象,不能一概而论,像一些大厂的B级品基本不会有质量问题,而且提供和A级品同样的质保,只是质保年限会缩短一些,流向市场基本也不会有太大问题。”

“但是,市场上的降级组件可能相当大的部分是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可能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流入到一些缺乏监管的市场中去,尤其是分布式电站。一是因为降级组件可以将成本压到很低,二是因为大型地面电站的验收非常严格且专业,但是户用、分布式等小型的缺乏监管的市场中,缺乏专门的人去监造、验收和管理,存在降级组件的概率会更大。”章翊驰补充道。

某组件制造商员工表示,“B级品一般会有特殊说明,在卖出的时候就是定义为B级品卖的,价格会更低一些。”

“一般只要不是性能方面的问题,会低价一些卖出去。也需根据客户的要求来决定,比如有的客户对电池片颜色要求很严格,那么一些存在色差的降级组件就发不出去,但换一家要求不那么严格的客户可能就发出去了。”另一家制造商员工也表示。

“对于一些外观上略有瑕疵的降级品,可能客户不会接受,但如果我自己家的电站需要购买组件,在能保障质量和质保的情况下,我可能会选择采用。”也有企业员工笑着表示。

怎样看待降级组件?

在网上搜索降级组件,出现的结果基本上不是各种回收的信息,就是各种批判降级组件的文章,将降级组件一棒子打死。但实际上,如上文所说,降级组件的质量良莠不齐,并不是所有的降级组件都存在质量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章翊驰表示,“实际上行业里出现这种一棒子打死的声音也很正常,因为大部分的降级组件是存在一定质量风险的。究其根源,是因为行业内缺乏科学、统一的标准,如何定义降级组件、哪些降级组件存在质量问题、什么样的降级组件适合在哪些场合使用等等,如果这些问题能有相应的规范,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目前组件制造业的门槛相对来说过于严格,组件的相关标准定义的过高,导致一些可以使用的组件也被划分为降级品,和那些无法使用的降级品划到一起。可能一批存在质量风险的降级品给客户带来了损失,那大家可能就会觉得所有降级组件都是由质量问题的。”章翊驰认为,“一方面组件的标准的确过于严格,另一方面大部分降级组件的确存在质量风险,导致降级组件市场存在很多乱象,无法一概而论。”

“作为第三方检测机构,我们需要做的应该是建立相应合理的规范、标准,保障所有产品都可以回溯,都能受到监控;同时,应该更多的去普及相关知识,让行业能够意识到并重视这些问题。”章翊驰补充说道。

但是,通过采访制造商和第三方,我们也只是窥探到了降级组件市场的冰山一角,毕竟这个市场本身就带有一层隐秘的色彩。于是,光伏們采访了一位最接近降级组件市场的同仁——一位从事组件回收的贸易商。

“身为多年的光伏人,我现在的职业被行业强迫赋予了一个不好的名声——收垃圾的!!!外人可能觉得我低人一等,但对于我来说,我做的才是阳光的行业,回收再利用,不在乎他人眼光,作为终身职业,乐此不疲。”他这样评价自己的工作,并自黑般地给自己起了个笔名——丐帮洪七。

通过这位“丐帮洪七”先生,我们听到了许多大家不曾了解的故事,也获得了一些全新角度的思考。以下是他的自述。

“降级组件的起源,要从2012年欧洲双反说起。

那时候国内光伏政策和项目才刚刚开始,组件价格还处在高位,为了应对突如其来的双反,许多国内贸易商和国外经销商考虑用降级组件——就是一般所说的B级组件,来应对所叠加的关税和成本激增的风险。

降级组件的市场是从行业一开始就已经存在的,不是中国国内特有的市场,不止国内品牌有,国外许多大品牌比如Solar world 、京瓷,还有台湾茂迪等都有,只是数量相对于正A组件太少,可谓一板难求。

国内市场逐步起来后,特别是2013年到2015年期间,国内市场爆发加上新兴的市场需求,产能瓶颈凸显,正A组件的产能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于是许多小厂、代工厂开始大量采购各种降级硅片、电池片来满足生产需求。而这个时期的许多电站,运行到了去年和今年,都需要更换组件。

于是,大量的拆卸组件进入了贸易渠道,于是,有了我的职业存在。时至今日,这些组件一部分去了中东等第三世界,一部分流入了国内的分布式和扶贫项目。客观的说,这些不良组件对行业整体形象造成了比较严重的负面影响,但是因为各方面原因,却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完善和管理这些降级组件的去向。

我经常听到行业的同仁抱怨,劣质和低价货冲击了正规市场报价,但是站在客观的角度看,往往抱怨这些降级组件的厂家也正是大量制造降级组件的源头,正如电影《战争之王》那段经典的台词:世界上最大的军火出口国是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和中国……这五个国家也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而降级组件也衍生了一系列微妙的行业利益链和生态圈。

我们经常在业内微信群都会聊到,有些“捣糨糊”和做贸易的比辛辛苦苦搞项目开发的、卖组件、卖设备的都赚钱,各种酸楚一言难尽,所以很多同仁都在抱怨收入分配的不公。

但是我认为这是行业的必经阶段。因为在行业还没有实现平价上网之前,这种价格差是长期存在的,一些有路子的贸易商利用这种价格差谋取丰厚利益也是可以理解的;而且在产能过剩的巨大存量现状下,各大制造商、开发商也需要贸易商这样的角色去去污除垢,才能使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毕竟光伏行业的固废处理末环是行业里非常重要的一环,如果完全封杀或者限制排除,对整个产业链的健康发展不利。

但是有一点,我认为必须强调的是,假冒伪劣的组件必须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制裁,这种组件的存在直接损害了终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触犯了国家知识产权相关规定,只是各大厂家之间为了市场份额你争我夺无暇顾及而已。

不管怎样,我希望大家能客观看待降级组件存在的必要性。作为投资商平衡系统成本的一个有效手段,还有降级组件所衍生的产业链和利益链,等到市场逐步成熟和正规化之后,这种由降级组件所带来的行业负面效应会逐步减少。

来源:光伏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