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获悉,9月7日,大全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大全新能源)宣布为了应对多晶硅硅片日益严峻的市场条件,本月底将退出太阳能硅片制造业务。

大全新能源表示:退出太阳能硅片制造,是为了公司能够专注其核心业务——多晶硅制造业务。而这个决定将导致2018年第三季度的费用达到2160万美元,其中包括2000万美金的长期资产减值和160万的员工遣散费。

大全新能源是中国第一批杀入多晶硅领域的企业,在2012年光伏行业最低迷的时候,大全新能源创始人徐广福都没有放弃硅片制造业务,而是想办法不断扩充产能,现在却宣布退出,光伏行业风雨变幻、时局之艰可见一斑!

弃卒保车,聚焦主业?

大全最早起源于1965年的一家乡镇企业,历经多次改名和业务调整后,于2004年更名为大全集团有限公司,业务以电气设备为主,是中国电气制造业的龙头企业。

在2004年之前,全球多晶硅产业发展平稳,年产量在3万多吨,其中70%以上用于集成电路等传统半导体器件行业。但是2004年之后因为光伏行业兴起,多晶硅供应开始逐渐出现紧缺,价格由20几美元一公斤暴涨至数百美元。

徐广福发现多晶硅市场可以帮助他扩大能源版图,于是在2007年在重庆创办了重庆大全新能源,投资建设1500吨产能多晶硅项目进入新能源行业。

拥有多晶硅业务后,大全新能源业务开始向下游延伸:2008年7月,大全新能源决定上马硅片制造业务。由于手握多晶硅供应链,并且下游硅片制造产业发展空间较大,大全新能源在光伏产业一时风生水起。

2010年10月7日,大全新能源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2011年公司多晶硅年产能达4300吨,2012年多晶硅产达到7300吨,成为国内领先的多晶硅生产商。

然而,到了2011年年底,海外突然开始对我国光伏企业实施“双反”,无锡尚德、江西赛维LDK、河北英利等昔日的明星光伏企业陷入困境。徐广福的大全新能源也未能幸免于难。2012年,大全新能源亏损3740万美元。

尽管如此,徐广福也没有放弃硅片制造业务。在各种政策扶持下,徐广福与众多多晶硅、单晶硅企业一样,一边扩张硅料产能,一边扩张硅片产能。

努力没有白费,到了2017年,光伏行业迎来了最辉煌的阶段。全球光伏新增装机102GW,同比增长37%,其中中国新增装机53GW,同比暴增53.6%。由于中国市场的刺激,光伏全产业链都赚得盆满钵满。

但好日子在今年年中结束。2018年5月底,国家能源局发布的“531”政策改变了这一切。因为这一政策,国家开始限制光伏产业的规模,降低对光伏的补贴。中国今年光伏需求,预计将从去年53GW新增装机,萎缩到35GW左右,进而导致今年全球市场新增装机要低于2017年。

市场萎缩下,受两头挤压的硅片厂商纷纷受损,但是处于产业链更上游的硅料企业相对来说稍微好点。大全此时选择放弃硅片制造,或许是要为了“弃卒保车”,专心发展其尚有一定优势的硅料业务。

弱肉强食,谁将“剩”出?

在市场竞争和“531”新政等一系列影响下,在与其他硅片巨无霸公司的竞争中,大全新能源最终沦为了出局者。大全新能源此时退出硅片制造业务,对它而言,或许是最好的选择。

在市场风云变幻之时,光伏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行业挤压会更加严重。一些强势厂家在硅片领域发展的很好,并不断扩张产能,比如保利协鑫。

保利协鑫2018半年报显示,保利协鑫上半年营收110.32亿元,多晶硅产量3.54万吨,硅片产量13.2吉瓦,同比增长25%,多晶硅及硅片产量继续位列全球第一。

保利协鑫高层表示,“531”新政后,保利协鑫和其他光伏企业一样受到行业波动影响,在整个上半年硅片价格大幅下降的情况下,保利协鑫通过科技创新和工艺优化,垂直成本同比下降约20%,毛利率仍维持在30%以上,并推动下游高效组件价格进入2元/瓦以下。

在单晶硅硅片这条战线上,以隆基股份为代表的单晶硅片生产企业,继续保持着疾风骤雨般的产能扩张。根据隆基股份2018年的规划,其拟在2017年底单晶硅片产能15GW的基础上,力争产能在2018年底达到28GW,2019年底达到36GW,2020年底达到45GW。

隆基股份提出,其新投产项目的技术品质和成本目标要能够支撑国家光伏平价上网的要求,新上项目标准硅片非硅成本目标为不高于1元/片,硅片品质能够支撑主流PERC电池量产转换效率达到22.5%以上。

“531”新政后,面对光伏行业的重新洗牌,注定会有一些企业出局,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已是大势所趋。

但随着欧洲对我国光伏产品双反政策的结束,海外市场有望带来更多的新机会。无论是硅料、硅片、电池组件企业,再坚持坚持或许又是一面新天地。中国的光伏企业们,你们准备好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