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渔业养殖模式能让农民单亩收益增加5倍?

今天我们要说得渔业养殖模式比较新颖,它把光伏发电与渔业养殖跨界整合。实现了“渔、电、旅游、环保、税收”结合,让农村养殖户实现收益翻倍。

提到渔光互补项目,就要先说说日本琦玉县2013年所建设的那座1.1MW的渔光互补项目,由于采用水上漂浮技术,把日本渔光互补项目推向了世界领先地位,但随着中国光伏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原来日本占据的渔光互补心智地位已经被中国所赶超。现在类似渔光互补的项目在农村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之物,成为渔民增收的一条“终南捷径”。

 


 

日本之所以发展渔光互补项目,是因为国土面积小,人口密度大,并不能像中国一样建设大型地面太阳能发电站。于是,在政府的政策导向、企业和商业力量的支持、民众的努力下把重心转移到了分布式光伏和移动能源。渔光互补项目则是他们比较侧重的方向。

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据统计,中国有9.1万km²的湖泊,其中1km²以上的有2700多个;8.6万座水库总面积超3842万亩。仅以淡水水域资源来看,如果铺满可以安装光伏电站1.5万GW,即使只有10%,也可以安装1500GW,所以渔光互补项目成为未来市场的焦点与发展走向。说到国内发展渔光互补项目的初衷何在?笔者认为主要有三点:一是带动渔民的收益;二是推动产业发展;三是精准扶贫。

 


 

过去农民从事渔业养殖,收入单一——仅为销售水产品,虽然这几年水产品价格持续走高,但是由于供销单一,高利润端集中在上游,而下游端的渔民辛苦一年,却利润很薄。随着渔光互补技术在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安徽、江苏、福建等地陆续出现,或打破渔民收益低这一闭塞僵局,一些地区渔民通过渔光互补项目实现增收5倍之多。

一亩池塘预估可装60kW光伏电站,按照日均光照四小时计算,每天可发电240度,年发电量接近87600度,按照2018年前补贴为0.42元/度,当地脱硫电价按0.4元,那么一年电费收益、补贴接近7万元,如果单纯养殖水产品年收益7000~30000元/亩,还可以发展农家乐项目,实现旅游休闲、垂钓、餐饮年收入1万元/亩。对于农民来说,这样的一个收益还是相当乐观的。

 


 

当然渔光互补项目前期投资也不菲,多是以当地扶贫、企业投资形式出现。再看到农民收益成倍增长的同时,我们更要看到渔光互补背后的故事——对组件的特殊要求。

一、抗隐裂。因为水面环境复杂,组件容易出现隐裂、蜗牛纹等问题,所以组件质量一定要过硬,不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功率衰减或者出现安全隐患。

二、防水等级高。渔光互补项目建设在鱼塘之上,光伏设备的防水等级要高。

三、耐紫外老化。水面对紫外线的高反射性,使组件背面接受到较大剂量的紫外辐射,所以要做好防紫外老化。

 


 

除此之外,另外还要有着良好的耐盐雾性和抗PID。

总结,渔光互补虽然能给农民提高收益,但是建设、设备要求高,考虑的因素多,前期投入大,切莫盲目跟风,需要找专业的系统安装公司指导,只有这样渔光互补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注:本文仅为一家之言,欢迎大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