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百度贴吧网友“光伏小兵666”爆料,白城领跑者基地刮了三天三夜大风后,某光伏项目的跟踪支架被吹倒,组件散落在地上,损失惨重。

一时间,对跟踪支架的质疑声甚嚣尘上,对支架制造企业的批评更是不绝于耳。多家行业媒体纷纷转发,大有把这家企业钉在光伏的耻辱柱上,作为反面典型之势。

但这次意外事故,真的是支架企业的问题吗?

索比光伏网联系项目业主和支架供应商后了解到,该项目总容量93.625MW,采用了2865套中信博跟踪系统。考虑到当地经常出现大风天气,该系统专门设计有4个减震器,以消除大风带来的共振问题。由于项目正处于安装施工阶段,目前有少部分跟踪器还未安装减震器。11月26-28日,项目所在地出现持续大风天气,风速在8级左右,有5套跟踪器在大风下出现不同程度损坏,损害比例为0.18%。

跟踪器技术专家表示,一般情况下,在大风时需要把组件角度调整到0,减少风荷载。中信博的跟踪支架当时已经做到了这一点,但损坏的5套跟踪器都尚未安装减震器,在大风条件下会与风产生的漩涡脱落频率相对应(vortex shedding),导致阵风涡激共振,增加阵风动态荷载,加大对结构及基础的受力,最终导致跟踪器不同程度损坏。

也就是说,此次出现的问题,并非跟踪器本身设计原因所导致。如果全部安装了减震器,这次事故完全可以避免,今后也不需要为系统可靠性担忧。

进入行业较早的人们可能还记得,早期市场上一些跟踪产品缺乏可靠性,常有电机和控制器失准、转动系统失灵、轴承打滑等缺陷,影响较坏,导致许多投资商不敢再尝试。但经过多年技术革新,目前的跟踪支架性能颇为稳定,在提升发电量方面效果非常显著。

中国太阳能跟踪系统产业联盟理事长李仲明指出,跟踪企业的产品担负着降低光伏上网电价的重任,经过多年技术研发,已经拥有良好的性价比和可靠性,为度电成本下降提供了重要支持。他坚信,光伏发电实现平价上网后,将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应用。

随着领跑者项目不断推进,跟踪支架的占比显著提高,与N型、异质结、叠瓦等高效电池、组件技术的结合层出不穷,在提高光伏系统效率的同时,大幅降低度电成本,在某些地区甚至可以比煤电价格更低。

中国企业在光伏领域的引导地位也不仅限于电池、组件环节。今年8月,在IEC(国际电工委员会)太阳能光伏能源系统技术委员会秋季会议上,中信博新能源CTO、研究院院长王士涛被任命为第82技术委员会(IEC/TC82)跟踪及聚光光伏标准工作组WG7的召集人,这标志着中信博新能源的技术研发实力得到了全球行业专家的认可,并已成为光伏支架领域行业标准化的倡导者和制定者,同时也意味着中国以及中信博在太阳光伏领域的国际标准化话语权进一步增强。

从全球市场来看,中信博在西班牙、墨西哥、越南、印度、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跟踪器海外累计出货量达到2GW左右。根据澳大利亚市场权威咨询机构Rystad Energy日前发布的报告,中信博跟踪系统在当地市场已签单企业中名列前三。

从国内光伏市场来看,尽管跟踪支架在领跑者基地中的使用比例逐年递增,但与每年数十GW安装量相比,仍处于绝对劣势。在新技术刚刚兴起的时候,我们不应该对它过于苛责,同类企业更不应该对此幸灾乐祸。如果为了打击竞争对手,大肆传播相关新闻,最终让投资企业对跟踪支架失去信心,整个行业都将蒙受损失,这是所有人都不愿看到的。

白城几个跟踪支架倒了没关系,保险公司会及时赔偿。如果光伏人的心散了,那将是比“531新政”更可怕的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