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与国企都是我国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体制不同,承担的责任也不同。各有各的优势和劣势。国有企业集中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领域,对经济起保障作用,民营企业提供制造业产品,特别是最终消费品。

民营的优势:产权清晰,权责明确,企业家有追求创新和资本增值的原动力,民营有良好的风险承担机制,民企决策主体单一,程序简化,具有决策快,效率高的机制。国企的劣势:项目需要层层委托代理,层层监督管理,重大决策必须设立繁多的程序和规定,经过多层审批程序,受到各种规章制度的约束规范,大大降低了决策效率。

高科技发展面临巨大的市场风险,企业是风险的直接承担者,一旦企业在产品选择,技术路线选择脱离了市场需求和方向,就要面临倾家荡产,前功尽弃的风险,这些人比坐起坐在机关里面审查产业扶持基金的公务员来讲,压力不知大多少倍。

民营企业经营困难,在这段时间以来更是成为热点话题,有四点原因:一是整体经济形势“稳中有变”,首先受冲击的是民企;二是近年“三去一降一补”使产业链相对优势地位发生变化,在上游的企业更赚钱;三是影子银行受到抑制,阻断民企以前的融资途径;四是歧视民企现象仍存在。

光伏行业是竞争充分的行业,以前都是民营企业在玩,除了投资大型地面电站外,没有国企什么事,但近年来,国企参与越来越多,2018年的领跑者基地,国有企业占了70%左右,民营企业除了晶科,别的企业都惨败收场。领跑者基地是资金密集性项目,货款的利率直接决定企业的利润了,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在6-8%之间,国有企业的融资成本则在3-5%之间,而领跑者基地的利润低,大约在5-7%,民营企业稍微控制不好,就面临亏损。

而光伏圈的民营,今年就特别难过,国企则相当好过,民营企业的命运,有三种,一是卖身,二是破产,三是拼命坚持。

1、531新政出来之后,协鑫集团从未参加过任何联名上书的事情,也从未参加过集体进京拜会能源局的事情。反而将中能硅业的控股权出售给上海电气的事情。中能硅业2017年硅片产出达24GW,为全球第一,占据全球硅片的1/4产能,除拥有规模的优势,还有技术上的绝对领先优势,在光伏行业中,越到上游利润越高,所以硅片还是光伏行业最赚钱的。中能硅业就是光伏行业的“白富美”,不过就是这样的一个美人,最后也没有卖成,被退回了。

2、2018年11月26日,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根据债务人申请,依法裁定受理山东大海集团有限公司破产重整申请,山东大海集团有限公司进入破产重整程序。大海集团是山东省乃至全国有名的企业,山东大海集团始建于1988年,职工8000余人,是一个集“纺织、新能源、新材料、国际贸易”等循环经济产业为主导,跨行业、跨地区、国际化经营的综合性大型企业集团。大海新能源是山东省最大的光伏企业之一,2017年托管破产的山东天信集团受到拖累。

3、2018年11月6日晚,民企易事特迎来惊奇时刻。创立、执掌易事特近30年之久的何思模家族,通过转让大半股权,换来国企珠海华发集团入主。这家位于东莞,以UPS不间断电源为核心的制造企业,在一夕之间戴上了红顶的帽檐。根据易事特当晚发布的公告,易事特控股股东扬州东方集团、实际控制人何思模与珠海华发集团签署《股权转让协议》,拟先将其持有公司29.9%的股权协议转让给华发集团。此次股权转让过户完成后,华发集团将采取部分要约方式再取得易事特5%股权,全部收购完成后,华发集团合计持有公司股权比例达到34.9%,成为公司的控股股东。

光伏民营企业也非铁板一块,主要分为两种,一是以协鑫为首的去补贴派,协鑫在公开场合都是宣扬不要光伏补贴,平价上网,从来不质疑能源局的531政策,究其原因,目前协鑫持有的光伏电站装机规模已超过7GW,有230多个电站,但目前列入第七批国家补贴的电站项目只截至2016年2月,有大量电价补贴属于应收账款,因为分布式补贴是优先给的,如果后面都没有补贴,就可以快一点拿到手。还有一种是以通威,天合,隆基,晶科,阳光电源等组件和逆变器生产厂家,历史负担不多,他们认为光伏平价上网的时机还没有到,如果一下子去掉补贴,会对行业的发展不利。